蛙之乐

民间故事中李泌传唱度最高的一幕竟然是七宝鞍一事。
从上下五千年开始,主流就定调,是谏臣对于国事艰难之际,上位者不应使用奢侈之物,而皇帝从容纳谏。这里张良娣成了一个爱慕虚荣的小女人。但实情真是如此吗?

说张良娣是野心家,不假。
但是说她为区区一个七宝鞍而不舍,这是小看了她。更小看了李密和肃宗。

她可从来不会有这么低的眼界啊,所谋者大。

在戎马倥匆之际,生下皇子。那是在逃亡途中。
三日,起,缝战士衣。

这不仅仅是体力过人,同时也是胆识过人,因为这样起到的表率作用,对士气的激励,是完全不能以劳动的价值来衡量的。

而且就寝之时睡在外侧,说万一有危险,还可以为肃宗挡一下。这样肃宗更有机会,安全退走。

不论她说的话是不是出于真心,还是某种野心的外显,但是她的胆识和眼界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说不定这一幕不过是肃宗张招娣和李泌三人所合演的一出戏而已。

以使众人相信,在逃亡路上即使是高层也真的是罗掘俱穷。连宠妃张良娣也将唯一的浮财看的特别重。

也许一个七宝鞍换不了多少钱,对于现状的改变也不可能多大,毕竟就好像把一个梨放到大锅里炖汤,每个人能分到的也只不过是点意思。

但是起到的效果,对于士气的激励,是完全不一样的。


非常奇怪,在豆腐块小文章里提及的李泌的
大部分都是这件事,包括上下五千年。
明明是预言家一样准确的战略家啊。
能务实能务虚。

断章取义,只看这一段,完全和他平时的行事风格不相配啊。那可是能将天子的府库与国库分开,每年拨银50万两为定例的人啊。(挡了多少左手倒右手,胡说羡余以媚上的人,一条终南捷径啊。)

PS与其说天子的私库不够,是因为奢侈,不如说是在那样的乱世和准乱世,是某些没法子走账的,第五梯队的费用,以及某些不可言说的公关费用,比如说刘邦交给陈平的巨款,她不问是因为那些东西未必是贪污了,而且即使真的有结余也是凭自己的本事,因为正事都办完了。刘邦是默许陈平在,办好事的前提下,把其他的揣到自己腰包的,这种能力很偏门,也很吃天赋,绝非什么脚踏实地和一味努力就能做到的,陶朱公之子了解一下?
(其实觉得,如果陶朱公之长子,不是因为能力而失去了他的弟弟,而是因为夺嫡,在逻辑上竟然完全说得过去。而且钱没少花事没少办努力没少做,最终搞砸了事情,断送了弟弟的性命,总算给父亲和天下人有一个交代。否则他那种非要强行挑担子,否则以自杀相胁的举动过于激烈了,虽然就在那个年代,我们所不熟悉的荣誉感作祟,但是以陶朱公的家教而言,他真的重视这些吗?
从卧薪尝胆到激流勇退,他可从不是会为了二桃杀三士那种无聊的荣誉感所桎梏的人。那么言传身教,真的会给他的长子灌输这样激烈,宁折不弯的思想吗?
细思恐极。)

上皇赐张良娣七宝鞅,李泌言于上曰:“今四海分崩,当以俭约示人,良娣不宜乘此。请撤其珠玉付库吏,以俟有战功者赏之。”良娣自阁中言曰:“乡里之旧,何至于是!”上曰:“先生为社稷计也。”遽命撤之。 建宁王倓位于廊下,声闻于上。上惊,召问之,对曰:“臣比忧祸未已,今陛下从谏如流,不日当见陛下迎上皇还长安,是以喜极而悲耳。”良娣由是恶李泌及倓。

不过如果从权谋的角度讲,还有一个更可能的假设。

上皇对于张良娣的赏赐可以令她的位置更加的超然。

李泌素来不理细务。

对于珍玩赏赐并不放在眼中。但是这是某种zz表态,参见之前谏言太子与广平王兵权一事,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大义名器的看重,对于防微杜渐的谨慎。

而肃宗立刻纳谏,也未尝不是zz人物,对于某些事情的谨慎。

所以对于张良娣的托词(“乡里之旧,何至于是!”),并不放在心上。

至于玄宗此举,是对于故人的提携和看重,对于张良娣在肃宗一方地位的背书,还是……玄宗和肃宗,这两位曾经一度并立的皇帝,之间的zz博弈。

所以肃宗才说此为社稷计。
所以广平王,才会有意识的声闻于上。

所以张良娣,才会深深衔恨二人。
因为这等于说明她是玄宗的一颗棋子,(不论她有意无意)而这对于她的前途是致命的打击。



PS,关于“乡里之旧”

懒得找原文了,转帖一段吧。

张良娣是一个来头不小的女人。

她的祖母和玄宗的生母窦氏是亲姐妹。玄宗年幼时,母亲窦氏被武则天派人暗杀,玄宗就一直由他的姨母,也就是张良娣的祖母照料。为了报答对姨母窦氏的养育之恩,玄宗即位后,把她的四个儿子全部擢为高官。张良娣就是窦氏最小的儿子所生。天宝中期,张良娣被选入东宫为妃。当时太子妃韦氏已于数年前被黜,加上张良娣本人“性巧慧,能得上意”,所以深受李亨宠一爱一。


评论
热度(1)

© 蛙之乐 | Powered by LOFTER